煤海“豪杰”的创新之路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技术科主管技术员杨豪杰
在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煤矿里,有这样一名90后技术精英,他通过技术攻关和研发,默默无闻的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他勇于破圈,善于创新,收获数十项科技创新成果;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在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先后荣获了冀中能源集团优秀团员、科技进步二等奖、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
这位年少有为的煤矿科技创新先锋就是股份公司三季度“科技创新先锋”、葛泉矿技术科主管技术员杨豪杰。
实现煤炭资源“颗粒归仓”是我们的首责
“由于132下01工作面断层走向和13m防塌煤柱线的不确定性,给我们的煤炭资源回收和掘进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葛泉矿技术科主管技术员杨豪杰和他的同事们积极投身到南翼2#煤三采区优化设计工作中。
为了不丢煤,杨豪杰主动找到地测科负责人,积极参与冲击层底砾及煤层赋存情况的钻探,掌握第一手地质资料,每日分析核实巷道实际地质情况,与钻探资料互相分析印证,将断层、冲积层底砾确定至厘米级,保证颗粒归仓。同时,他利用超短工作面回采工艺、沿空掘进窄煤柱留设等技术安全回采132下05下边角煤工作面,增产增收煤炭资源6.9万吨。为回收断层F308与13m冲积层防塌煤柱线之间形成的三角煤资源,他再次利用长距离大角度旋转回采工艺配合超长工作面一次性曲线对接刮板输送机工艺,回收132下01工作面冲积层下边角煤资源8.4万吨。
以技术创新唱响“增收节支”主旋律
在工作中,杨豪杰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技术问题都一丝不苟。他总是深入现场,与一线工人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他常说:“技术创新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想出来的,必须深入实际,了解现场需求,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原有U型钢是多年前设计使用的,扩帮时只拆除扩帮侧2节,剩下的2节由于巷道变形量大小不一,所处巷道位置各不相同。为了让新设计的那节U型钢可以适用所有U型钢,他将旧U型钢及扩帮后断面依次测量尺寸,使用CAD模拟,并到现场多次测量验证,并优化链接螺母尺寸优化增长,最终成功利用原有U型钢重新支护了扩帮巷道,减少材料与人工费用52.625万元。为简化132下08工作面回采时运料系统,同时兼顾132下08运料巷掘进期间通风、运输、运料系统,杨豪杰特将风桥进行了优化。系统改进后,不仅减少掘进、卧底、回填施工量,还减少砼、旧轨道等材料使用,使风桥下水可自流至轨道上山,预计节约成本1万元。
唯有热爱,才能不断前行!
作为一名90后青年,杨豪杰始终走在技术革新的前列,时刻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份热爱做到极致。
为了快速掘进,杨豪杰提前谋划调整巷道布置,并要求相关区队提前为巷道变方位做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减小巷道变方位对掘进速度的影响。为了不增加回采难度,他设计对比了多个回采方案,最终将设计优化为原运输巷里段作为切眼,切眼做运料巷,这样做的优点是不用边调采机头边增加支架,也减少了因调采机头而需要的扩帮工程,并且回采时调采机尾不用加减架,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
“煤矿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责任。我会尽我所能,让煤矿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杨豪杰将继续扎根煤矿,让自己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岳长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