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河北省企业联合会 > 企联动态 > 内容阅读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抗洪救援队在永年县刘营镇清淤救灾工作纪实

奋战五昼夜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抗洪救援队在永年县刘营镇清淤救灾工作纪实
高温下,他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坚持清淤;大雨中,他们不畏艰难,衣衫浸透忘我工作。他们,就是连续五天奋战在永年县刘营镇周边,圆满完成清淤任务的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抗洪救援队。
19辆铲车转战两乡六村
7月28日上午九点半,邯矿集团接到了邯郸市委的紧急通知:组织大型铲车赶赴永年县刘营镇开展清淤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邯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班士杰在部署支援工作时强调:危急时刻,我们邯矿要用实际行动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一定要尽快赶到灾区,全力以赴帮助地方政府和群众开展救灾工作。
邯矿集团紧急从工会、宣传部、运销部等机关部室以及各生产矿厂抽调人员、铲车组成了抗洪救援队前往永年县救灾。此前已圆满完成赴邢台抗洪救灾任务的五辆铲车马不停碲,火速赶赴新战场。
28日上午11点,仅仅在接到市委通知的一个半小时后,就有五辆铲车先期抵达了救灾现场。当时的刘营镇,多个行政村都被泥浆覆盖,污泥厚度达三十至五十公分,别说人,连大型铲车都要艰难徐行,且道路四周坑坑洼洼,布满了铁钉、碎玻璃等杂物。
临时成立的邯矿集团刘营镇救灾指挥部经过短暂的现场讨论,结合所负责的赵刘营、卢刘营、榆林一、榆林二、榆林东等村受灾情况,迅速制定了清淤方案,兵分三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清淤工作中。当天下午,随着公司其余14辆铲车陆续赶至,19辆铲车组成了一支钢铁战队,日夜奋战在清淤第一线。7月30日,救援队还抽调2辆铲车,协助讲武乡后马营村清淤。至此,救援队肩负的清淤队任务扩大到两个乡镇6个行政村。
43名党员干部奋战五天四夜
由3名机关干部和40名铲车司机组成的救援队,到达救灾现场后,看着一片狼藉的村子,望着村民饱含期盼的眼神,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看成是自己的父老乡亲,发扬邯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了企地携手抗洪灾的感人一幕。
带队的机关干部李跃振、苑世峰、温磊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赤膊上阵,冲在前、干在前,手脚磨破了;为了协调人员车辆,手机打爆了;作为现场指挥,嗓子喊哑了。
铲车司机轮班作业,人歇车不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救灾前两三天每天清淤都持续到凌晨2、3点;吃住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头三天救援队更是连澡的洗不上;车胎被扎破是救援队最常遇到的问题,19辆铲车清淤时都被扎过车胎,最多的在5次以上,累计达到了50余次。为了赶时间,救援队还要协助进行现场抢修。
面对高达38摄氏度的气温,司机们坐在温度更高的铲车驾驶室里,汗流夹背。炎热的天气使得水分蒸腾,淤泥中散发出阵阵恶臭,让人胸口发闷,呼吸不顺。期间还不时有大雨光顾,不仅增加了清淤难度,还让刚刚清理过后的街道从烂泥塘变成污水塘,甚至要重新返工。
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救援队员们没人喊过一声苦、道过一句累。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早点让当地百姓过上正常生活,早日让涝中企业恢复生产。
现年58岁的铲车司机任何兴是救援队中的老大哥,他放弃了在家含饴弄孙的清福,把孙子扔给老伴儿就与年轻队员们一起奋战在了清淤一线,脏活累活抢着干。司机杨有田,轻伤不下火线,胳膊被划破只是经过简单包扎,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司机王旭峰一人负责一台铲车,常常休息吃饭都是挤在驾驶室里。司机于军海患有严重胃病,由于时间紧他连药都没带就来了刘营镇,胃病犯起来,疼得他额头渗出大颗大颗的汗珠,就这样他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五天。
救灾期间,邯矿集团领导班士杰、韩福明、苗贞然多次通过电话调度救灾清淤工作进展,感谢队员们为支援地方救灾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同时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合理安排休息,保重身体,圆满完成此次救援清淤任务。
7月31日,清淤工作持续到第四天,到现场慰问的永年县政府领导看到救援队这么艰苦,主动帮着联系了县城的新驻地,队员们终于能洗上了热水澡。村里的干部、村民看到救援队这么拼命的工作,常常硬劝着队员们休息,主动帮着送水、泡方便面。临近清淤结束,村干部还自掏腰包请队员们吃饭,感谢救援队给村里的巨大帮助。
8月1日上午,随着清淤工作的完成,邯矿集团救援队开始陆续撤离。截至8月1日下午五点四十分,完成了最后扫尾任务的6辆铲车开始撤离。至此,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此次清淤任务,累计清理淤泥杂物10000余吨。
(邯矿集团宣传部 刘林)